媒体声音 | ||
|
财新网:静水流深,积势蓄力:中国华融交出转型后首张完整年度成绩单
来源:财新网 | 2020年4月14日
日前,火狐体育在线登录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报告,交出启动转型、全面回归主业后的首张完整年度成绩单。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华融一年来的沉淀蓄力——面对经济下行、竞争加剧、业务转型、化险瘦身等多重挑战,坚定不移调整业务结构,创新主业模式,加大风险化解力度,有序推进内部改革。
从披露的年报看,虽然短期业绩受转型阵痛影响,但不良资产主业稳步增长,发展动能转换效果初显,业绩实现“量的适度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为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复杂内外部形势下 经营基本面保持稳健
在保持资产规模稳定的基础上,中国华融2019年收入和净利润稳中有升。得益于不良资产经营这一核心业务的规模扩大,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26.57亿元,创历史新高;集团净利润22.69亿元,较上年增长50.4%,其中归属于股东净利润14.24亿元,同比下降9.6%,主要是受清理非金子公司外部股东的影响。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5.29%,资本状况明显改善,银行授信规模、对外融资保持稳定。
主业核心优势巩固 保持行业优势地位
2019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主业增长态势平稳,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实现收入697.91亿元,同比增长7.8%,占集团总收入的62.0%。在“传统老本行”收购处置类业务领域,中国华融全年收购规模保持同业前列,收购资产包市场占比近三成,处置收入达到历史新高,在长期市场经营中积累的不良资产定价能力和专业处置能力,依然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收购重组类业务也保持稳定,投放金额与期末存量规模均有小幅提升。
创新业务模式亮点呈现 培育新动能成效初显
中国华融瞄准市场潜在需求,积极探索主业业务模式,优化主业结构,拓展“大不良”经营格局,发展动力和质量正在潜移默化改变。作为目前中国华融着力打造的新动能,问题企业重组、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规模2019年均大幅增长。其中,问题企业重组业务题材和模式进一步丰富,在纾困大型地方国企、参与破产企业财产司法拍卖、国有企业主辅业剥离等领域均有项目落地。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累计已投放221.19亿元,规模位于同业前列,2019年实现收入21.90亿元,新增落地华菱钢铁、中国动力等项目,并设立了首期规模100亿元的并购重组基金。
金融牌照类业务稳步增长 集团协同开始发力
银行、租赁、证券等金融牌照类业务共同构成中国华融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客户不同生命周期、覆盖产业链上下游长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2019年度该板块发展势头较好,资产规模、收入、利润均稳步增长,收入总额达335.76亿元,同比增长10.9%;税前利润达57.43亿元,同比增长27.6%。华融湘江银行资产总额3667.77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税前利润37.72亿元,同比增长11.5%,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均符合或优于监管要求。华融金融租赁资产总额1382.54亿元,实现税前利润22.80亿元,各项指标保持行业前列。华融证券等其他牌照公司业务能力亦有所提升。中国华融多牌照优势延伸了不良资产主业产业链,形成“不良资产+综合化金融服务”的战略协同效能。
非主业板块调整已完成主体工作 风险化解取得积极成效
化险瘦身成效一直是市场关注中国华融的焦点。据年报披露,2019年中国华融按照“破立并举、有保有压”的思路,主业板块做加法的同时,在非主业和无优势板块做减法,整合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条线,持续压降其资产规模。据悉,相关资产的整合、机构的撤并和人员的安置等调整已经完成主体工作。此类板块的战略退出,有利于中国华融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业务结构,为未来发展释放更大空间。同时,中国华融按照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的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风险隐患资产处置化解力度,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减值损失249.66亿元,同比增长44.3%,拨备显著增加。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去杠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良资产市场供给持续扩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窗口期。经过一年多的卧薪尝胆和鼎故革新,中国华融主业更加突出,结构持续优化,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作为行业龙头,中国华融如果能保持定力、继续深化改革转型,顺利度过转型阵痛期,抓住新一轮行业发展机遇,未来将呈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