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 ||
|
《中国经营报》:中国华融420亿元引战下一步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22年1月10日
日前,中国华融非公开发行内资股及H股股权顺利交割,备受市场关注的引战增资计划成功落地。
在此新阶段,中国华融将如何建设? 要建设怎样的新华融?如何与新进的战投协同?如何继续深耕主业? 对上述问题,2022年1月5日,中国华融、中信集团、中保融信基金的相关人士分别对《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进行了回应。
整体来看,中国华融将进一步专注主业发展,集中资源巩固不良资产主业核心竞争力。中信集团将在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五大业务板块推动协同,中保融信基金则将在资产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方面探索合作机会,两家战投共同助力中国华融深耕主业。此外,还将持续按相关要求推进机构瘦身,将资源、资金、资本集中于不良资产主业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实现溢价发行
从2021年4月停牌,到2022年1月5日复牌,中国华融在9个月中经历了高额计提减值、主动引战增资补充资本等一系列举措,为“赖小民案”以来被市场称作“刮骨疗伤”的中国华融转型迭新,拿下了关键一役。这其中,引战增资计划的完成情况,更是关系着中国华融后续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华融此次引战增资共发行内资股392.16亿股、H股19.61亿股,总规模411.77亿股,募集资金约420亿元,发行价格为1.02元/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溢价发行。上述发行募集的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中国华融核心一级资本。增资完成后,中信集团持股比例为23.46%,中保融信基金持股比例为18.08%,分别成为中国华融的第二大、第三大股东。
溢价发行的实现,一方面体现了投资者的看好,另一方面亦对中国华融带来不少微观层面的利好。“从每股净资产看,增发后的公司每股净资产将由0.46元提高至0.75元,增幅超过60%,增厚了股东权益,充分说明了投资者认可公司的投资价值,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从股价看,停牌前公司股价为1.02港元/股,按照本次发行价格计算,溢价超过20%,维护了全体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从估值看,近段时间金融机构的估值偏低,甚至低于净资产,而本次公司实现溢价发行,估值较复牌前将有较大改善,有利于提升公司投资价值。”中国华融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人提到。
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中国华融副总裁王文杰提到,“中国华融引战增资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历经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高质量发展新华融建设取得历史性阶段成果。三年多来,公司经营发展大局整体向好,取得了一系列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公司经营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员工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显著提升,为引战增资及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华融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本次引战增资,中国华融有效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改善了资本监管指标和股东结构,大幅提升了风险抵御能力,巩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多板块、多方面协同
早在2021年8月,中国华融公告拟引入中信集团等五家战投和财务投资者时,市场就对这几家机构间的未来协同方向高度关注。
中信集团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徐伟称,投资入股中国华融,将进一步完善中信在不良资产管理领域的布局,大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板块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助于中信集团更好地践行国家战略。中信集团看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中国华融的长期发展潜力。在双方协同上,“中信集团将在合法合规基础上参与华融公司治理,发挥好中信集团金融和实业并举的综合优势,积极支持新华融的改革发展。中信集团历来注重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将持续推动五大业务板块与华融公司的协同合作”。
具体来看,“‘十四五’时期,中信集团深耕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五大业务板块,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业务资源,将进一步发挥协同的抓手作用,充分利用好现有业务能力与资源,重点在项目拓展、投资、融资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建立与华融的协调机制,加强中信各板块与中国华融的信息联动和共赢合作,助力华融提升不良资产业务综合竞争能力。”徐伟提到,“入股华融后,中信集团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努力推动华融公司坚持正确定位、优化公司治理、强化风险控制;推动华融公司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纾困实体经济,力争把新华融打造成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标杆。”
中保融信基金总经理、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团队高级执行董事罗以弘则提到,“本次中保投资公司作为保险行业投资平台,发起设立融信基金,募集18家机构资金参与中国华融增资。此前,保险机构在不良资产管理方面与中国华融等资产管理公司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本次增资完成,未来中保投资公司将在合法依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与中国华融合作的空间,积极探索在资产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方面的合作机会,实现优势互补、业务协同、经验共享,更好推动中国华融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共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动瘦身健体回归主业
在引战增资“做加法”的同时,中国华融旗下不少金融相关牌照正在或已经完成了股权转让,不断推进机构瘦身回归主业,其“减法”做得如何?未来又将如何推进?
从金融牌照子公司的情况来看,“前期,公司已发布公告,拟实施华融信托、华融证券、华融金融租赁、华融湘江银行等子公司股权重组或转让项目。目前,华融交易中心股权转让工作已完成了工商登记变更,华融消费金融也与宁波银行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其中,华融消费金融股权转让的评估价格为7.27亿元,投资者通过在北金所网络竞价后,确定了最终受让价格为10.91亿元,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溢价转让。”中国华融副总裁徐勇力提到,根据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持续性要求,公司正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进金融牌照子公司股权转让工作。“公司其他金融牌照类子公司的股权转让工作,立足于确保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广大股东的权益,目前正稳妥有序推进中,后续如有进一步进展,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徐勇力指出,“转让金融牌照子公司后,一方面有利于及时补充公司净资产;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围绕国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定位,按照‘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既定发展战略,将资源、资金、资本集中于不良资产主业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
对于旗下的非金子公司和海外机构,自2018年进行风险摸排后,中国华融提出对境内非金子公司、境外公司进行瘦身、清理和整合。彼时的策略是每个机构一户一策,有些投资要归类,有些业务要加强,风险要清收。据徐勇力介绍,目前中国华融境内外非主业无优势的非金子公司撤并阶段性完成,非金子公司和海外机构的结构调整不断深入,集团管控和组织架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在“瘦身健体”的持续推进下,2021年上半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收入占集团收入近六成。同时,在引战增资之后,中国华融还将继续深耕主业。“本次引战增资翻开了华融发展新篇章,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未来,中国华融将坚决落实中央金融工作部署,在大股东、监管机构的指导下,立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功能定位,持续做强做精主责主业,不断增强‘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危机机构救助’四大业务功能,强化主业核心竞争力。”徐勇力提到。